官方微信
    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要闻
    开发(度假)园区锚定目标,全力开好局起好步
    发布时间:2021-03-01 09:52来源:昆滇经济

    一年之计在于春。


    新春佳节休整过后,全市4个国家级开发(度假)园区立刻进入开局新状态。在科学谋定的“十四五”规划指引下,已认真排好了招商引资、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课程表”。快行动、抓落实,奋斗“开门红”,拼搏2021年目标,为“十四五”开好局打牢基础。


    高新区

    全面启动知识产权

    强区建设


    2020年,高新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407.9亿元,较2019年的2241.8亿元增长了7.4%,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2021年,高新区将着力做好5方面的重点工作,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高新区把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全口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作为奋斗目标。今年,高新区将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力争30%;引进市外资金155亿元、外资9000万美元,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转换率不低于40%;全社会研发投入(R&D)计划增长15%以上,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不低于40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不低于70家,新增市级以上研发机构不低于10家,新增上市企业1家。


    1

    高新区强化创新驱动发展。


    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持续服务好闻泰智能终端(一期)、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园、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园、贝泰妮中央工厂等续建项目;稳步推进已在库的恒大林溪郡、绿城项目,加快实施已供地的古滇名城、三合银杏广场项目;严格落实工作计划,推进好城市更新改造工作,深度挖掘和支持好园区技改项目建设;积极对接省、市各级部门,争取加油站、轨道交通、滇中引水、市域交通配套等行业投资;发挥政府性投资的引导和撬动作用,确保完成年度投资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均实现增长20%以上的目标任务。


    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全力打造发展新优势。高新区要深入实施“高、新”倍增计划,对标“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快速增长”“高新技术企业质量大幅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个方面,在政策引领、孵化能力、内培外引、入库培育等方面持续发力。支持园区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坚持以项目吸引人才,强化科技金融赋能产业,全面启动知识产权强区建设。


    2

    图片薇诺娜生产车间。


    聚焦园区主责主业,加快推进园区“两主、两辅”产业发展。建设产业能级领先的稀贵新材料集群,打造特色鲜明的生物健康产业优势集聚区,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与应用场景并重的数字经济产业,打造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现代服务业。上半年,高新区将启动细胞、存储制备平台建设,年内要新增5家细胞产业企业,力争实现产品销售过亿元。


    夯实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要素保障。高新区仍然要坚持抓招商、聚企业,招商目标要再精准,招商力度要再加强,招商队伍要再优化。基础设施要再完善,自贸区联动要再具体。营商环境服务再改革,全区稳定和谐发展要再巩固。


    着力转变行政职能,建设企业满意的服务型园区。抓服务、抓改革也是今年的重点内容之一,要学习发达地区先进经验及做法,提高政务服务质量,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同时全面打造法治园区,强化廉政建设。


    昆明经开区

    做大做强制造业

     

    2月18日春节假期后首个工作日,上午8点15分,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在昆明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里冉冉升起。该公司董事长洪文灿对到岗的全体员工说:“2021年是我们嘉和至关重要的一年,也将是我们自身实现飞跃的辉煌时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以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共同创造新的丰收!”“开春勉励”后,员工们迅速投入生产经营中,一季度,昆明嘉和公司与中石化茂名石化、中海油、中国十五冶建设等企业签下的订单已超千万元,为准时交付产品必须全速开启生产。


    经过多年努力,昆明嘉和公司已经成为云南省装备制造业特种工业泵的龙头企业。2020年,其“智能化泵站大数据中心平台项目”被工信部认定为“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是云南唯一一个。当前,围绕数字化转型,昆明嘉和公司正在加紧部署四大中心:研发中心、大数据中心、维修与再制造中心、供应链中心。


    3

    昆明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时间开工生产的还有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2月19日,昆明经开区党政主要领导带队走访调研了云内动力,该公司董事长杨波详细介绍了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发展规划。


    有关公告显示,2020年全国车用柴油机行业累计销售柴油发动机3430035台,同比增长14.34%。其中,云内动力销售各类柴油发动机共计613769台,同比增长45.40%,增幅跑赢市场大盘。值得注意的是,截至国家工信部338批国六公告时,云内动力发动机累计获得国六公告9222个,为四缸柴油发动机行业公告数量最多的发动机生产厂家,在北汽福田、江淮、东风、重汽、江铃等国内主流汽车厂家实现全覆盖。2020年,云内动力国六柴油发动机已在汽车厂批量供货,云内牌国六发动机累计装机近3万台,处于行业前列。2021年1月,云内动力销售各类柴油发动机共计48733台,同比增长55.01%。


    从中小民营企业到大型国有企业,昆明经开区制造业在2021年开局呈现出勃勃生机。作为立区之本、强区之基,以推动产业升级为支撑,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昆明经开区将做大做强制造业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4

    昆明经开区大力推动云内动力汽油机产业化及研发平台等项目建设。


    企业积极谋动,政府措施得力。今年,宝能汽车制造、云内动力汽油机产业化及研发平台等项目建设,滇金公司云南黄金产业园、雪兰牛奶搬迁等项目开工,昆明经开区有望实现装备制造、烟草及配套、生物医药及健康产品、新材料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0%、3%、5%和5%以上。


    另外,昆明经开区将重点支持制造业向研发、设计、物流、金融等延伸,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力争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0%。协同空港经济区发展航空物流,加快传统批发物流业转型,推动云南建投云上营家智造中心项目、嘉浩物流等项目实施,力争批发物流业营业收入增长9%。推进昆船智能数字化转型升级、嘉和科技智能化泵站大数据中心平台等项目实施,加速数字经济发展。加速培育仿制药、跨境电商、平行进口、融资租赁等新业态,尽快形成经济增量。围绕跨境业务供应链和共享生态圈,打造贸易、运营、清关、服务、创业“五位一体”发展平台,助力新兴产业聚集发展。


    度假区

    做好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创文章


    新的一年里,度假区经济社会工作将围绕“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来展开,重点抓好产业转型、扩大投资、改革创新、统筹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工作,努力在一些关键点上发力见效,真正让度假区的高质量发展成果得到群众普遍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度假区今年将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持续壮大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创等高质量产业、特色产业,促进各类产业优化融合发展,不断提升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和活力。  


    5

    度假区提升旅游供给品质。


    大健康方面,聚焦“文、游、医、养、体、学、智”全产业链,推动健康产业与旅游、体育、文化、教育等产业融合。推进昆明细胞产业园和绿地健康示范城、帕塔拉康养社区等健康产业落地见效;积极引入高端医疗机构,发展基因检测、干细胞治疗、整形美容等高端特色医疗,大力开展“精准个性化医疗”“中医养生保健”“人群健康管理”等服务,满足多样化医疗健康服务需求。


    大旅游方面,按照“集点、连线、汇面”的要求,着力完善景点、线路、区域规划,做好旅游线路和景区景点的串联,把“珍珠”串成“项链”,形成拳头产品。深入推进“整治乱象、智慧旅游、提升品质”旅游革命三部曲,大力推动“旅游+”,统筹推进智慧旅游发展,打造特色民俗住宿、夜游经济项目、创新旅游节庆活动等品牌,全面开工建设派拉蒙项目,加快推进云南民族村、海埂公园提升,深入推进“点亮民族村之圆梦三约”系列活动,全面提升度假区旅游供给品质。 


    大文创方面,坚持文化引领发展,积极传播度假区文化、城市个性魅力和独特符号,进一步挖掘放大品牌的文化内涵,全面提升度假区旅游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充分利用捞渔河湿地公园、袁晓岑艺术园、海晏村、大湾村等优质资源,大力推动重点项目招商和培育。以VR/AR、动漫游戏等为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特色文化企业。


    6

    捞鱼河湿地公园。


    结合实际,度假区将谋划储备和招商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拉动力强、利长远、增后劲的重大项目。对重大项目投资年度计划、规模总量、行业结构、时限进度等方面进行深入研判,抓好动态调整,不断充实完善投资项目库。按照年度计划投资不低于140亿元谋划储备固定资产投资支撑项目,为2021年投资增长提供项目支撑。


    聚焦“两新一重”等领域,度假区重点策划包装大湾田园综合体、海晏古村落保护性开发、城市公共停车场等项目,建立重点项目全方位、全过程管理体系和投资工作有效推进机制,实行重点项目建设推进通报和难点问题交办制度,集中时间、精力、资源要素,解难题、促开工、抓竣工、强投资、稳增长,加快推进云南民族文化宫、锦慧金融中心、悦海商业城、铁路疗养院提升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  


    聚焦营商环境评价21个一级指标,进一步压减事项办理时间,最大限度缩减审批层级和环节,做到第一时间就办、第一时间办好、第一时间让办事企业和群众满意,努力营造有利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此外,牢牢守住良好的生态环境、宜居的生活环境这块“金字招牌”,坚持建管并重,把城市的功能、布局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产城一体化、文旅一体化发展,增强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


    阳宗海

    颁发“骏马奖”“蜗牛奖”

    让重点项目跑起来


    春节假期后,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第一时间召开了2021年重点项目推进暨固定资产投资专题工作会,把抢抓重点项目推进作为牛年开工的首件大事。


    事实上,不少项目工地已在马不停蹄、加班加点赶工期。2月18日(正月初七)一大早,七甸产业园大哨片区内的中通快递项目上,8台挖机已开始工作,目前总包方已全部进场。中通快递西南(昆明)智能科技电商产业园项目负责人杨忠云说,要保障一期项目在10月竣工交付,工程一直在抢时间。


    阳春大道旁,阳宗海两水项目重点工程之一的三家村再生水厂项目工地也全面开工,可以看到主体工程已成形。项目建设方昆明粤海水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申文凯介绍,春节收假离3月底试运行仅有不到40天的时间,在此期间工人都实行两班倒制。


    按照惯例,昆明三川电线电缆有限公司在正月初九如期开工。已投产的生产线全速运转,新基地的厂房建设进入收尾阶段。2020年5月,昆明三川公司投建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缆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在七甸产业园动工,2020年7月主体工程封顶。2月21日(正月初十),第一批设备开始进场安装。昆明三川公司董事长郭松川介绍,计划要在3月完成设备安装,4月实现投产,预计新基地将为企业带来新增产值6亿元。


    7

    昆明三川电线电缆有限公司生产线。


    “十三五”期间,阳宗海稳步推进“三园驱动”战略,实施产业培育计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共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8个,协议投资总额360亿元,浩鑫铝箔、明超电缆二期、三川电缆、深国际物流、汇江水泥等15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重点项目对园区经济增长形成了有力支撑。2020年,阳宗海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2.3亿元,年均增速16%;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3亿元,年均增速8.64%;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583亿元,年均增速15.6%。


    今年的目标是:产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6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228亿元,增加值增长5%以上。围绕这一目标,阳宗海今年梳理确定了113个重点项目。具体来看,将着力推进云南铝业、中铜(昆明)铜业、浩鑫铝箔、昆宝电缆等企业扩充产能、升级改造,加快明超电力科技产业园、昆宝特高压电力电缆、三川5G电线电缆等项目建设,力争园区主导产业年产值突破200亿元;努力提升阳宗海“绿色食品牌”含金量,加大力度培育嘉华、高上高、云南山泉等知名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加快推进诚崧食品、广泽绿色食品、菜根谭酱菜产业园、丰树集团绿色食品基地等项目建设,力争绿色食品加工业年产值突破20亿元;加快打造大健康特色产业链,加快提升云南白药、金九地生物、楚燕生物等重点医药企业技术开发应用水平,推进佳能达中药饮片等项目建设,力争生物医药制造业年产值达8亿元;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推动物流服务与园区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中通物流、好运来、云南烟叶醇化仓储中心(二期)等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实现投资8亿元以上。


    8

    阳宗海今年将着力推进云南铝业等企业扩充产能、升级改造。


    确保项目进度,阳宗海管委会除与相关职能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今年还首次给项目推进快的牵头单位颁发“骏马奖”,给成效差的项目牵头单位颁发“蜗牛奖”。多措并举、想方设法,目的就是让重点项目动起来、跑起来,全力稳住投资基本盘。